最近陪闺蜜跑生殖科才发现,现在做试管婴儿的夫妻见面打招呼都流行问:〝你家胚胎养囊了吗?〞这养囊到底是个啥金贵操作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。
通俗点说,试管治疗就像在帮精卵〝相亲〞。普通胚胎培养相当于让它们在培养皿里自由恋爱3天,等发育到6-8细胞阶段就准备移植。而养囊胚则是把这场相亲延长到5-6天,要求胚胎必须发育到具有内外细胞团的囊胚阶段才能上岗。
北京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的数据显示,2022年选择养囊的患者占比达到67%,比五年前翻了一番。不过也有医生提醒:〝不是所有胚胎都能熬过这场加时赛,有些可能中途就停止发育了。〞
国际生殖医学联盟2023年报告指出,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比普通胚胎高出约15%。但这里有个前提——得能养成优质囊胚。就像我认识的张女士,取了12个卵最后只养成2个囊胚,虽然一次移植就成功了,但整个过程确实揪心。
反观普通胚胎移植,虽然单次成功率稍低(约40%-45%),但胜在〝人多力量大〞。李女士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,她取了8个卵培养出5个优质胚胎,采用分次移植策略,第三次终于成功怀孕。
在收费明细上,养囊确实要多掏腰包。以深圳某生殖中心为例,普通胚胎培养费约3000元,养囊则要再加5000-8000元。不过医生常说的〝省钱攻略〞是:〝如果胚胎质量好,养囊成功率高,可能反而省去反复移植的费用。〞
32岁的陈女士至今提起还后怕:〝当时取了15个卵,医生建议全部养囊,结果第五天全军覆没…〞这种〝满盘皆输〞的情况虽然只有3%-5%的概率,但确实存在。所以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〝半养囊〞策略,留部分胚胎冷冻备用。
根据临床经验,这三类人更适合养囊:1. 年龄8个的 3. 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。就像28岁的小王,AMH值2.1,取了14个卵,养出6个优质囊胚,第一次移植就成功了。
而胚胎数量少(38岁、或有特殊病史的,医生往往建议直接移植。就像42岁的刘姐,虽然只获得3个胚胎,但及时移植反而抓住了最后的怀孕机会。
某胚胎实验室主任透露:〝现在时兴的延时摄影培养箱,能帮我们更好预判胚胎潜力。有些第3天看着普通的胚胎,继续培养反而能逆袭成优质囊胚。〞不过他也提醒,最终还是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选择。
说到底,养不养囊就像高考填志愿,没有标准答案。重要的是结合自身〝实力〞(卵巢功能)、〝备考情况〞(胚胎数量质量),在专业指导下做出最适合的选择。毕竟,能抱上健康宝宝的方法,就是好方法!